close


雖上野公園少了櫻花當主角,但園內的〝路況〞,用顏色示意圖來看,屬擁塞的大紅色,尤其面對上野車站的公園門口,滿滿的人頭像滿月大潮淹水一般,賣巧克力香蕉的小販,生意好得可從一旁堆高高的香蕉皮看出來。

馬鈴薯們被一路擠往人較少的西洋美術館,突然,馬大薯對館旁一個高聳黑黝的巨大藝術品大叫:「地~獄~之~門」,趨前一看,馬小薯再度對大薯佩服五體投地。而小薯承自的良好家教,讓小薯面對此聞名遐邇的羅丹大作,說的第一句話是「真品還是複製品?」。



地上的說明牌沒有「複製品」的字樣,但,羅丹耶,若這是真品,那法國人不會尖叫嗎??

於是我們開始四處找答案,馬大薯在一個角落看到解答。問他「那到底是真是假」,他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說「很難回答」,「你在講外星語嗎?」小薯的不滿寫在臉上,馬大薯趕緊解釋,
在1920年代, 一個叫松方幸次郎(查:有名又有錢的實業家,川崎重工的社長,耗費巨資購入許多有名的美術品,東京的西洋美術館因此建立)的人,自法國得到「地獄之門」的石膏原型,再澆鑄得成。
馬大薯這時轉頭問我「那這樣算不算真的?」……這類似於「雷神號」的哲學問題,可問住我了。
這美術館前的小廣場,還有羅丹其他作品,包括赫赫有名的「沉思者」,但「沉思者」的石膏原型,羅丹就作了五個,後來共澆鑄出20幾尊(未來還可能繼續無性繁殖),送往許多國家展示,包括日本。



馬鈴薯們在解完謎後,順道買票進美術館參觀Georges De La Tour的展覽,馬小薯為的是卡通「小美人魚」裡那幅抹大拉馬利亞的畫,而馬大薯為的是搶先馬小薯媽媽之前來看這年度大展。



入口處有導覽隨身聽供出租,聽似安靜冷清的展場,一走進去,雅黃的燈光下人影幢幢,每人都聚精會神看著畫作和一旁的說明。也就是因為大家都如此專注(嗯…因此移動速度就慢),馬鈴薯們不得不在每幅畫前〝磨〞很久,沒想到竟也看出些趣味來了呢。對La Tour擅於描繪各種人物及其周圍傢俱物品,在燭光下的光影變化,印象非常深刻。

西洋美術館為了完整呈現La Tour的藝術生平,真品之外,還搭配許多已佚失或無法來日本的原畫「模作」,仔細觀察,真品因年代久遠,畫布上的油彩會有特有的龜裂痕跡,而模擬的畫作就平滑許多,這反讓畫面中的人物表情因少了〝歲月的痕跡〞顯得平板,或許古畫所謂的韻味,就是予人有歷史時空暫時置換的錯覺享受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re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