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人說,廣場是歐洲的特產。

和歐洲大陸隔著英吉利海峽的倫敦,廣場可以是雄偉建築前設計來讓觀者自嘆渺小的地方,如白金漢宮前。廣場也可以闢在車馬輻輳的中心,讓所有車流恭謹地繞著它打轉,如特拉法加廣場。廣場也可能只是愛神雕像的腳底下,一方小小、讓馬鈴薯們放心大啖覆盆子的階梯地,如皮卡迪里圓環piccadilly circus。

古時的希臘羅馬蓋廣場以供人民集會討論,今日在這公共空間上篤篤喃喃的高談闊論依舊不絕,但鴿子們談的是糧食主權問題。而吸引人們到廣場的,通常是難得的陽光、夏日音樂會和時間釀製的歷史餘韻。

沿白廳(whitehall)這條英國行政中樞大道,國防部、財政部、外交部等等大樓列陣兩旁,英國首相的官邸「唐寧街10號」也在大道的巷弄中。隨處可見的警察和在路燈上搖首的監視器,揭示白廳區不可言諭的重要性。馬路上各式戰爭紀念碑和英姿凜凜的塑像,就大剌剌地種在馬路中央當分隔線,並一路蜿蜒至矗立一根50公尺高的nelson's column (納爾遜將軍紀念柱)的特拉法加廣場,沿路走去,人們和歷史擦肩而過、在偉業下臣服、把背影留給高處的監視器紀錄這個時代仍揮之不去對戰爭的恐懼。


『特拉法加』源自西班牙文地名。1805年10月20日的破曉,英國海軍在特拉法加的外海,凝神面對法國與西班牙的聯合艦隊,當納爾遜將軍一句『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this day will do his duty』的傳令,英軍的熾熱鬥志瞬時燃起,一舉粉碎了拿破崙攻伐英國的美夢。但勝利在望的一刻,一顆流彈也粉碎納爾遜凱旋歸國的英雄夢。

於是,如今他的傳奇由廣場和柱子旁四頭巨型銅獅守護著,柱底的四面浮雕,刻印著他一生重要的幾次戰役,據說這部分使用的材料,還是來自戰役中敵軍的大砲熔解得到。只是,想好好瞻仰站在十層樓高的納爾遜將軍的人像,頭重脖子短的人最好要有醫生處方。而納爾遜塑像為何會被放置在如此奇異的高度呢?據聞是為了和「滑鐵盧廣場」上的約克公爵石像競高,不過那又是一段屬於海軍與約克公爵的恩怨。


而馬鈴薯們最喜歡、也最不懷疑其真偽的一段軼事是,有一天,戴著小鐘形狀高高頭盔的警察,留意到一個隨身帶著大包袱的印度人,已在廣場上徘徊了兩三天了,說是流浪漢也不似,即使衣衫襤褸,但仍精神奕奕。警察上前盤問,原來他初到倫敦投靠叔叔,卻不小心弄丟叔叔的地址,警察想請他到局裡以方便幫助他,但這印度人堅持要留在廣場上,警察好奇著原因,只見那印度人說『因為所有住在倫敦的人都會經過特拉法加廣場,所以我一定可以遇到我叔叔的』。果真,一星期後,警察看見他和另一個老印度人相擁哭泣,嘴中不住喊著「叔叔、叔叔」。

而馬鈴薯在倫敦實際旅遊天數約六天半,其間,不論是走路也好,坐黑頭計程車或巴士也罷,每每在不知自己身在何處時,納爾遜的這根石柱就會在下個轉彎處,在我們看到的前一秒,如同傑克魔豆般迅雷不及掩耳從前方地底冒出來,讓害怕迷路而成為狄更斯筆下流落霧都倫敦的孤兒奧利佛的大小馬鈴薯,總感激地想對納爾遜大喊「叔叔」…


早晨的Trafalgar Square在7月31日的冷風中,顯得清然肅穆,一旁的St Martin-in-the-Fields教堂偶爾會響起熱鬧的鐘鳴合奏,樂音流洩到廣場上空,像是短暫的天使狂歡。而週日下午,小型的非洲音樂會,和隨輕快節奏放鬆著身上和臉上肌肉的人們,四散在角落溫熱廣場的氣氛,連早上看來莊嚴的巨獅像,在遊客和散步人群的〝依偎〞下,倒像極了任小獅辛巴胡鬧玩耍的慈愛穆法沙。


我喜歡廣場上人們的輕鬆神情,那是在公園裡少見的,因為公園裡的寧靜如水鴨般易受驚擾,但人們來到廣場,卻已經欣然準備好成為別人眼中的風景,以交換享受在人群中存在、卻毋須虛意寒暄的樂趣。自在,在廣場上很容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re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