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鹿港進食團(中)

早上10點半,天后宮廟門前的小攤位已經逐漸熱絡起來,馬鈴薯們沿著中山路這條老街穿越鹿港小鎮的中心。


路的兩邊沒有什麼高樓,多是兩三層樓高的老房子和夾心餅乾似的小廟,意外地,騎樓的走道因重新鋪整過而顯得好走,每幾步路地上就有一個非常古意的圖案,讓人可以一路閑踏鹿港的歷史與風情過去。

╒═══════╕
 ▏老師傅鴨肉羹▕
╘═══════╛
中山路右轉民族路後,是鹿港另一個小吃聚集的地方--第一市場。距離路口沒多遠處,『老師傅鴨肉羹』是大薯另一個年少時美味回憶(喂~大薯你的回憶也太多了吧)。本來以為是用鴨肉做成肉羹,但仔細一看,切成細絲的鴨肉浮浮沈沈在羹湯之中,舀了入口才發現鴨肉有非常鮮明的甜味,一咬開,甜味混入熬得稠稠的湯中,大薯已經在那頭迫不及待露出感動的表情,誇張地閉起眼睛仔細回味著。我笑著,並細細記下眼前的這個畫面和嘴裏的這個滋味,那即將是我對鹿港的回憶。


╒════╕
  ▏玉珍齋▕
╘════╛
吃完鴨肉羹,過了馬路到玉珍齋。那個馬路轉角像是通了電產生磁力似的,車子一部接一部迫不及待擠進狹窄的範圍,車裡的人也一個個觸電般彈出來衝進玉珍齋,和滿手大包小包紅色餅袋的客人擦肩而過。馬鈴薯們被這種場面搞得緊張起來,好像不趕快搶進去就會錯失什麼一樣,小薯直想到小學午餐那鍋大家爭先恐後的仙草湯。而店內色色俱全、一盒一盒疊得老高的糕餅,卻讓馬鈴薯們一陣茫然,相較於周遭大家瘋狂地左抓右拿,我們像是影片快轉中的停格畫面。在這種壓力和緊張下,我們毫無例外會選到一些怪東西--一盒還算是有名的綠豆糕、和一盒跟鹿港一點都連不起來的龍鬚糖。


玉珍齋http://www.lukang.org
╒══════╕
 ▏鄭興珍餅舖▕
╘══════╛
走回中山路上,大薯眼尖發現一家店的玻璃櫥窗後有奇怪的東西,一個個特異形狀、漆著各種顏色的巨型保麗龍,整齊陳列並佔據在櫥窗上層最大的空間。大薯觀察一會兒,又抬頭看看這家店的店名,突然哈哈大笑起來,正要跟小薯解釋,長得像老神仙的老闆笑咧著大嘴從店裏衝出來。嗯…該說他像減肥後的彌勒佛呢?還是沒有頭髮和鬍鬚的土地公呢?總之他那兩條仙風道骨的眉毛和小孩天真般的童顏,就是散發一團和氣與親切。


老闆興奮地比手畫腳跟我們解釋,那些保麗龍是依據他『鄭興珍餅舖』裡糕餅的樣子做出來供遊客拍照的模型,小薯才在想「小孩子抱著這些模型照相一定很可愛」,大薯早已狂喜地兩眼發直,和老闆兩個人快樂得把模型往我身上堆。。。不是我不喜歡這些綠豆糕、鳳眼糕的模型,但再怎麼說,我好歹也是一個成熟嫵媚、年過三十的女人,要小薯我在這古樸的小鎮,抱著這麼大的保麗龍微笑照相。。。後現代主義藝術或許在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我實在不想當裡頭的主角……


╒══════╕
 ▏振味珍肉包▕
╘══════╛
告別了一直在門口跟我們揮手的仙人老闆,我們手上的東西又多了一樣。馬鈴薯們只好離開騎樓走在馬路上,否則依照這個態勢,八仙過海裏面的八仙應該會陸陸續續在各個小店等著給我們熱情的伏襲。

才走幾分鐘,鹿港的特產小吃又迅速出現眼前,我們有一種在玩踩地雷的感覺。

這家振味珍肉包在我們還沒有抵達鹿港前,就已經有人打電話指名要當作伴手禮。門口貼滿各大電視台來採訪的名單,還立碑載道地張掛日本人前來學藝的故事,店裏的人忙碌地把包子裝進堆成積木城堡般的盒子裡。只是,不知道是因為我們太飽、還是因為沒有拿到剛出爐的包子,我們實在沒有嚐出它的非凡口味。


╒════╕
  ▏龍山寺▕
╘════╛
馬鈴薯們決定暫時不要再吃了,轉往有台灣紫禁城之稱的龍山寺。


龍山寺是鹿港的寶地、也是鹿港的龍頭所在,據說寺中有三口井,兩口圓形的分別代表龍的眼睛,一口方形的則是龍的嘴巴。多數的寺廟為了供奉神明而存在,龍山寺卻是神靈本身。踩在龍山寺的土地上,敬畏是理所當然,畢竟,又有龍眼、又有龍口的,你能說你不是踩在人家神明的臉上嗎!

相傳,這間寺廟全盛時期曾經多達99道門,它的講究不只是來自宏偉,也來自每個細部的巧奪精工和內含的深意與趣味。像第一道正門左右各三根柱子,兩根方的柱子代表『四面八方』,加上另一根圓的柱子後,就有『三陽開泰』的意思,而兩邊的柱子加起來,『六六大順』就出現了。。。中國人對吉祥數字的熱愛和人生一帆風順的渴望,和神明共存著。


龍山寺正在修葺當中,第一次發現,原來我們古蹟的修整是如此考究和貼心。不但在一旁擺放詳細修整步驟和工法的圖片,並在四周架起環繞寺廟內部的天橋,讓人可以一目了然整個維護的過程和進度。站在上頭往下看,就像是觀察一場很有啟發性的手術,然後主角正在一點一滴重新散發它的歷史光芒。


在參觀的過程,意外地看到很多年輕人,原來他們是鹿港高中的學生,利用週末的時候來當龍山寺的嚮導義工。就看他們有一點羞怯地向人們搭訕,並努力用手指比著寺廟內各個建築和擺飾滔滔敘述。那一刻,馬小薯好感動,老一輩的人在裡頭揮汗維持著這百年建築的形體,年輕一輩在外頭吹冷風傳承著這百年建築的精神,而歷史不再是沒有靈魂的軀殼、也不再是只有文字或語言的傳說。



又一次進入待續,下回鐵定是完結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re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