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要吃什麼?』在築地的鳥藤吃完雞屁股丼,大薯抹抹嘴巴,咂砸舌頭回味最後一絲燒烤香味時問。
『吃完鹹的,去吃個壽司順順口吧。』安排美食行程就像寫圓舞曲,如果沒有強弱弱的節拍,圓滑起伏的樂句,那一大群穿著燕尾服和蓬蓬裙的紳士淑女跳起華爾滋就會像打醉拳一樣,美食行程也是一樣,如果沒有適當的節奏,食物再怎麼美若天仙沉魚落雁也會讓身體產生抗拒。小薯很跩地想像自己是神探伽利略,在黑板上計算著美食行程攻略的方程式。
循著小薯行程表上的路線,大小薯找到了疑似目標的壽司店,但,還有20分鐘才開始營業,年輕的學徒才剛開始整理桌椅和備料而已。20分鐘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站在旁邊等和學徒假裝彼此是空氣,氣氛可能會冷到生魚片都不用放入冰櫃。
大薯摸摸鼻子,向對方表示我們等等再來。
這一會兒,小薯的美食攻略方程式,出現了人算不如天算的變數啦。
回頭,我們走到了場外市場面對新大橋通那一排最熱鬧的飲食店。
『原本吃完壽司後,要來這兒吃下一攤的。』小薯說。
『那就先吃吧。』擇日不如撞日,大薯道,反正這條街上的飲食店們,賣的多是快煮快吃快讓位免得被後面排隊人瞪的食物,剛好可以讓我們消磨這20分鐘。
『可是……』小薯欲言又止,完美的美食方程式正在瓦解中。
『告訴我哪一間店,叫什麼名字。』大薯想趕緊行動,因為人潮不斷從兩端湧入,人龍開始變人牆,站著不動很容易被當成路上的小石頭被踢來踢去。
『狐狸屋。』
只是,大小薯在這條飲食街上來回走了兩次,井上拉麵的排隊的人數從一倍繁殖到兩倍,但我們就是沒有看到哪個牌子上寫著「狐狸屋」三個大字的。我們只好先站在人行道的邊緣,重新看看地圖,突然,大薯回頭,接著哈哈大笑,
『就在這裏嘛!』
『哪裏哪裏?』小薯東張西望。
大薯指著剛剛好就在我們旁邊的店家說:『那幾個日文就是狐狸呀。』
小薯根本從頭到尾想都沒想就認定,招牌上一定至少有一個大大的漢字「狐」,外面可能畫個圓圈圈起來,而如果老闆像小丸子爺爺一樣有童心,或許我們還會在店頭飛揚的布帘上,發現可愛的狐狸臉和狐狸尾巴。還好大薯機靈。
「きつねや(狐屋)」櫃台的幾個座位已經一個蘿蔔一個坑坐滿了,旁邊靠近馬路的走道上擺了幾張立食用高桌,看來便是我們的棲身之所了
東北有三寶,狐屋的三寶分別是肉豆腐、牛丼和牛雜(ホルモン)丼。
不過大薯心裏多少有數,按照今日的情勢發展,正常的肉豆腐和牛丼九成九不會是目標,雞屁股丼加上牛雜丼,才符合小薯走的古怪食物風格。
果不其然,大薯被差遣去櫃檯前排隊,在狐屋那冒煙香得嗆人,湯汁濃得深沈的大鍋前,點了一碗牛雜丼,也就是「築地美食王」書中提的下水蓋飯。
以往大小薯在日本燒肉店必會叫一盤綜合ホルモン,在炭火加持下,ホルモン雖然沒有牛五花或豬頸肉的火熱性感,但內臟不同部位各異其趣的滋味和口感,是大小薯沒法兒割捨的美味。狐屋的牛雜是用滷的,老闆不知用上什麼樣的內功,讓牛雜黑溜軟爛的,分不太出來誰是誰,大有五臟內腑四海一家的樂融融。
扒了一口吃,ホルモン的滷汁非常入味,而且是有如直拳一般的重口味,難怪「築地美食王」中提到不少上班族會來吃一碗補足精神之後再進公司。然而對大小薯來說,方才的雞屁股蓋飯已經開始在我們體內燃燒發電,此時重鹹的牛雜丼一下肚,就像往反應爐丟了什麼東西,迅速拉高了運轉溫度,越吃到後面,味覺和肚子彷彿馱幾十公斤重石頭的騾子,大小薯越來越舉筷維艱。但旁邊一對老夫婦一人一碗牛雜丼,快要吃的見底,「不能輸」我們心想這可關係到六年級的面子,一定要撐下去。結果老夫婦吃完旋風般走人,留下大小薯含淚吞下敗仗。
只能說,回去後小薯要好好修正自己的的美食方程式,免得再遭遇同樣的挫敗。
備註:
在網路上對於這一間狐屋有不少負面風評,據說,應該是老闆之一的一位老婆婆,對外國觀光客非常不友善。大小薯遇上的老闆是一個大叔,所以並沒有遭遇什麼狀況。不過想要去吃的朋友,可以參考這一篇築地牛肉飯きつねや(地雷注意)。
狐屋 きつねや
營業時間 7:00〜13:30
公休 星期天、非周休的國定假日、築地市場的休息日
新大橋通上,小山商店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