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海道有三大地方拉麵,札幌的味噌拉麵,函館的鹽味拉麵,以及旭川的醬油拉麵。

大小薯來北海道幾次,札幌和函館的拉麵都已經嘗試過,唯獨旭川的,大小薯還沒有一起手牽手到旭川吃過。雖然大薯某一年和家人來看雪祭時,曾到著名的梅光軒朝聖,但可能是大雪模糊了大薯的視線,零下幾度的溫度凍僵了大薯的神經迴路,他居然點了一碗,鹽味拉麵。


於是,旭川的醬油拉麵對大小薯一直是個謎。


所以大小薯第一次到旭川,美食清單上種類不多,拉麵自然是大宗。
還記得那天晚上我們捏著一份拉麵地圖走向旭川車站正對面的人行徒步區,除了冰冷的雨水和刺骨的寒風夾道歡迎,路上的行人寂寥可數,大小薯安慰自己說,這是最適合吃拉麵的舞台情境。因為一想到熱呼呼的湯麵,伴隨的畫面不外乎萬籟無聲的夜晚,最好有一點小雨,一陣冷風,人不管坐在點了一盞燈的書桌前,又或者坐在冒著熱氣的小麵攤前,整個世界彷彿只剩下自己和那一碗麵的存在,而冒著蒸氣的麵則化為滋味動人的溫柔鄉。


大小薯低頭看看手錶,時間落在晚上八點半左右,若說拉麵屬於夜晚的食物,那這個時間,正好。大小薯走向第一間拉麵梅光軒,位於地下室的梅光軒,在一樓的入口會放置一個醒目的招牌,但這會兒招牌縮進了玻璃門後的角落,大小薯有不好的預感,仔細一看,


八點半關門!!


是因為名店所以太跩?還是旭川的拉麵都很早上床睡覺?


大小薯忐忑不安加快腳步,繼續往另外一間蜂屋五条店去。結果同樣一片漆黑!它關門的時間更早,晚上7點50分!只等10分就整點的情面也不留!而蜂屋的本店更是精益求精,下午五點半就拉上大門。


吃了一堆閉門羹的大小薯,只能宣告第一次旭川拉麵遠征隊,失敗。直到第二次到旭川,大小薯才終於一睹旭川拉麵的各種風貌。


蜂屋
蜂屋旭川有兩家店,本店位於三条通,而比較熱門的創業店則位在五条通七丁目,那兒被規劃成一條有著昭和時代風味的小路「5・7小路ふらりーと」;除了蜂屋五条店,還有其它的燒烤店居酒屋等等,在木製招牌和昏黃的路燈下,一起營造出復古的氣息。


大小薯這次非常精確掌握時間,在擁擠的晚餐時段之前,踏入蜂屋。桌上結了水霧的塑膠水壺,筷桶中的衛生筷塞得緊緊的,牆壁上的海報和紙張貼得整齊又顯得隨意,一如尋常的麵店;但有一股我們很熟悉又親切的感覺,不知從哪個方向,一直搔著我們的眼睛。


一直望著開放式廚房的小薯,看師傅用力煮麵、甩麵,跑堂忙忙碌碌,然後,『我知道了!大薯你看他們T恤背後的圖案,有沒有很眼熟?』


那圖案以綠色為底,中間則是白底紅字,寫著「蜂屋」兩個字。


『是不是很像黑松汽水的商標?!』大薯說。


沒錯,蜂屋商標的顏色,真的和我們從小喝到大的黑松汽水幾乎一模一樣,好像我們明明去了一個離家鄉很遙遠的地方,卻看到貌似鄰居老奶奶的歐巴桑在向我們打招呼那樣奇異的熟悉感。


而有趣的是,和黑松汽水一樣,蜂屋在最早時候賣的也是甜滋滋的零嘴:蜂蜜冰淇淋。蜂屋的「蜂」字便由此而來,甚至還有希望客人能如同蜜蜂般,不管去多遠的地方都會記得會回巢的含義。然後因緣際會的,蜂屋開始賣起了拉麵,還成為旭川拉麵的大老。

當蜂屋的醬油拉麵上桌,大小薯被它如麻油豬肝顏色的湯頭,小小迷惑住,大薯用湯匙撈了撈,底下較清澈的湯汁浮上來,而熱烈的香氣也隨即瀰漫。


喝了一口湯,大小薯的眼睛不約而同咕嚕轉了兩下,驚訝著平靜的湯頭有滾燙的溫度,味道既濃厚卻不黏喉,還有一股焦焦的氣味四處撞擊口腔及味蕾,這應該是蜂屋傳說中的特色:湯底融合豬骨與海鮮的山海味,表面一層深褐色則是略為煮焦的豬油,帶了微苦味。這就好像在兩個性格一動一靜的朋友之間,再加入一個外向出風頭卻能凝聚大家的人,如電影「大老婆俱樂部」中貝蒂米勒、歌蒂·韓和黛安基頓的組合,可以吵得很激烈也可以有溫暖包容的眼淚。店家還用低加水麵條,讓麵條可以吸附更多的湯汁,夾上幾塊有媽媽滷肉滋味的薄叉燒肉,讓大小薯對旭川拉麵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教大薯印象更深刻的,是吃麵吃到一半時,他接到了一通電話,或許在大薯日後的回憶錄中,這通電話會變成他一個人生的轉捩點。當下大薯不知道是拉麵還是電話的關係,額頭冒出斗大的汗珠,彷彿進行了什麼排毒療程。


甚至我們也沒想到,之後一趟旅程好幾碗各地不同拉麵吃下來,我們總會想起蜂屋拉麵那苦甘苦甘的奇妙味道。



蜂屋 http://www.hachiya-ramen.co.j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orechin 的頭像
    dorechin

    馬鈴薯的amusement park。生活版。

    dore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